客戶來拜訪,我們怎么高效判斷潛力客戶?
每年三四月,越來越多拉美客戶飛來中國,一是看貨下單,二是想親自看看我們是誰、怎么做事的。
很多朋友問我:“客戶來義烏拜訪,你們怎么接待的?”
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這邊的標準流程,不豪華但很走心,客戶都說放心。
很多人以為客戶來公司,
就一定要帶去看展廳、參觀倉庫、全程翻譯陪同。
但我們更注重一個詞:效率感。
客戶飛十幾個小時來義烏,他們最想要的,其實是兩個問題的答案:
1. 你們懂不懂我?
2. 你們能不能幫到我?
—
所以我們怎么做?
? 01. 見面流程不復雜,但信息量要夠
客戶到訪后,我們安排簡單座談,
不寒暄、不夸產(chǎn)品,直接進入正題——了解真實需求:
? 是初次采購還是已有經(jīng)驗?
? 有沒有目標類目?預算?貨期?
? 是自己做品牌,還是跑單、還是出口?
? 有沒有固定工廠,是否需要推薦資源?
—
? 02. 現(xiàn)場判斷:這個客戶值不值得深耕?
我們在交流中會快速判斷出:
? 他是否清楚自己要什么?(是否明確、是否懂行)
? 是否有采購能力?(下單頻率、付款方式、歷史單量)
? 是否值得投資時間?(合作態(tài)度、信任意愿、跟進意愿)
有潛力的客戶,我們會推薦合適的商貿(mào)城、帶去對口工廠、安排樣品報價、持續(xù)跟進。
不合適的,我們也會明確告知對方該如何走下一步,避免彼此浪費時間。
—
? 03. 我們不“伺候”,但很“清醒”
第一次見面的客戶我們不會給客戶安排吃飯、也不做情緒陪伴型服務,
但每一個來找我們的客戶,都會帶走明確方向、清晰建議,
因為我們做的,是判斷力+匹配力,不是表演。
? 04. 我們不搞“套路感”,但每一位來訪者,離開時都會收到一份用心的小禮物
這是一份中國風的定制鑰匙扣、一本西中雙語的實用產(chǎn)品手冊
不是“送禮”,是讓客戶在離開時記得我們是真的想把這件事做得穩(wěn)、做得久。
—
我們不是那種鋪張接待型外貿(mào)公司,
但我們每次送別客戶時,都希望他們心里想的是:
“我今天沒白來”
你不需要取悅客戶,
你要的是,看得懂客戶,也看得清自己要不要深耕他。
這,就是成熟外貿(mào)服務的樣子。[收起]
...[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