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會前的準備
重中之重,一定要熟悉展會上的產(chǎn)品,每個產(chǎn)品的參數(shù)要記牢,并且用英語流暢地表達出來。個人經(jīng)驗:我一般會把展會上所有的產(chǎn)品都打印出來,放在桌邊,有空就瞄一下,記一下,零碎時間的記憶效果比你認真記憶更加有效。
記憶產(chǎn)品參數(shù)之后試試用英語表達出來,平??梢远嗄顜妆?,不要害怕張口,對于展會上的溝通,敢于表達就成功一半。許多老外的英文還不如我們,無需過分緊張。
有一些展會英語口語的模板,可以提供給我們參考,比如展會常用語言:“How do I address you?” 怎么稱呼您?“What about the price? ”對價格有何看法?“ How do you feel like the quality of our products?”您覺得我們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怎么樣? 等等。
到了展會地點,最好提前到展位熟悉一下環(huán)境,如果需要布置展位,最好參與其中,這樣對自己了解產(chǎn)品也是一個很好的幫助,如果幫不上忙,在旁邊觀看也可以。這樣的過程,是對第二天參展的緊張心情做一個緩沖。
展會上的“望聞問切”
望是用眼睛觀察,觀察每個客人的面部表情或者肢體動作,只要發(fā)現(xiàn)客人的目光停留在自己的展會上超過5秒,那就可以主動上前“搭訕”?;蛘甙l(fā)現(xiàn)客人在同行的展位待了一下,那也口語基本判定客人有對此款產(chǎn)品的需求,也應該上前主動詢問。用眼睛抓住一切有可能的信息,有時候能抓到有質(zhì)量的客戶。
聞是用耳朵傾聽,傾聽每個客人他們的表達,切莫急切搶過話題一個勁的說。很多業(yè)務員或許緊張或者害怕客戶跑掉,從介紹公司開始到介紹產(chǎn)品優(yōu)勢,抓著客戶不停地說,等說完客戶就一句“Okay,
Thank
you”等你再想拉住客戶,就拉不回來了。試想一下,你去商店里買東西,一進門就有服務員上來說這款好那款也好,你會不會反感?你會說“好的,我只是看看?!比缓筠D(zhuǎn)身就走了,有種趕緊離開是非之地的感覺??蛻粢彩且粯?,所以我們要做到認真的傾聽,聽完客戶的表述再緩緩表達你的觀點,做到從容不迫是最好。
問是用嘴巴詢問,展會上大多數(shù)都需要主動出擊,“Hello Sir , What can I do for you ?”“Do
youlooking for XXX ?”“What size do you
prefer?”等等。當客戶已經(jīng)說完就輪到你主動去詢問挖掘有用的信息,當看到客戶有點意向了要問下客戶要不要坐下來慢慢聊一聊,如果客戶愿意坐下來就說明有一定的意向。這時候該遞水就遞水,有零食也拿上來,做好待客之道。
切是用心感受,感受客戶的每一句話的含義,感受客戶每一肢體動作傳達的信息,并且認真給予回應。展會全程,業(yè)務員都應該是面帶微笑的,對客戶像服務“上帝”一樣,參展過的業(yè)務員可能會發(fā)現(xiàn)有部分客戶特別享受我們待他如上賓的感覺,他會愿意多跟你交流一點。交流越多,對我們越有利。
展會上的“細節(jié)“以及“注意事項”
1,準備一個本子、筆、訂書機,做什么用?用來收集客戶的名片。展會除了溝通之外另一個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收集客戶的名片,收集起來方便后續(xù)展會后的跟進。我們也知道網(wǎng)絡收集郵箱的困難性,那么展會這么好的機會怎么能不把握?
2,準備自己的名片,公司宣傳冊,把自己的名片釘在宣傳冊上。展會上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發(fā)名片,發(fā)宣傳冊,有些客戶可能當下沒有實際需求,但是他們會來收集供應商的信息,所以盡量多些把我們的信息擴散出去。
3,善用二維碼,不管是名片,宣傳冊,還是產(chǎn)品上,不防印上聯(lián)系方式的二維碼,方便客戶添加我們的信息。
4,可以在桌子上擺放一些好玩的,或者好吃的東西吸引客戶駐足以增加我們跟客戶溝通的機會,哪怕是只是交換一下名片都是有意義的。
5,如果你們是工廠,那么可以主動給同行的外貿(mào)公司發(fā)名片,也一樣可以尋求合作機會。
6,如果已經(jīng)在展會達成交易的客戶,不防可以展會后請客戶吃飯,增加熟悉度和好感度,對往后的跟進有大大的幫助,當然這得需要公司允許的情況下,因為開銷是公司出的。
7,一般展會的第二天、第三天人流量就是最多的時候,因此要打好精神迎接客戶,通常會遇到客戶很多應接不暇,那么也要做到從容不迫,“您先看看”“您先坐一下”自己招待完一個客戶之后再去跟另一個客戶溝通,或者讓自己的同事去招待,不要為了自己的私心把客戶攬著又晾在那里。
8,還有一些是同行偽裝客戶來索要樣品的,有時候難以分辨是客戶還是同行,通常有幾個特點“你們熱銷產(chǎn)品有哪些?”“你們新產(chǎn)品有哪些?”“價格多少?”不繞彎,直奔話題的通常是同行來套取信息。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,實際情況需要我們在展會上多多觀察。[收起]